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
出处:《别方棠陵宪副三首》
明 · 王渐逵
鳌峰高几许,相携忽踟蹰。
踟蹰复四顾,照见承明庐。
山川万里馀,直北是大庾。
客从大庾来,遗我梅花裾。
南枝有越鸟,北枝多云衢。
相逢此中过,岂不怀旧居。
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
踟蹰复四顾,照见承明庐。
山川万里馀,直北是大庾。
客从大庾来,遗我梅花裾。
南枝有越鸟,北枝多云衢。
相逢此中过,岂不怀旧居。
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方棠陵宪副在别离之际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句“鳌峰高几许”,以高耸的山峰起兴,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不可估量。接着“相携忽踟蹰”,写出了两人依依不舍的情态,通过“踟蹰”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照见承明庐”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想象中的“承明庐”(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友人的居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接下来,“山川万里馀,直北是大庾”两句,以辽阔的山川为背景,点出友人来自遥远的大庾,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不易和情感的深重。
“客从大庾来,遗我梅花裾”则通过友人赠梅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寄托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品格,此处暗含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友谊长存的期许。
“南枝有越鸟,北枝多云衢”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南北方的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生的南北分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路途的关切和祝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
最后,“相逢此中过,岂不怀旧居”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但恐贤劳催,对之相叹吁”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友情易散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前程的担忧,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复杂,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