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浪风归袖,红鳞酒入腮
去骑遵西野,回眸失北槐。
利名何日了,儒法几回来。
丹管诛邪说,重帷截乱埃。
簿书稀见影,典策冗成堆。
仰望门虽峻,旁求网已恢。
幽题胸胆破,雄敌剑锋摧。
狂欲劳弹铗,轻投慎报瑰。
侯中谁破的,营下各衔枚。
含蓄飞香翰,搜寻绕翠苔。
自非衡鉴手,谁是栋梁材。
累外灰心火,閒中卧鼻雷。
相投归邂逅,共乐入调诙。
寥廓丧尔界,勤劳忘彼嵬。
家音催转历,厅议款衔杯。
殊品酬三刖,游辞荐一咍。
无形嗤字号,有秩喜樽罍。
壁角蚊初动,天南暑已回。
不惭居屋漏,却厌面墙隈。
凉满亭亭扇,香馀饼饼灰。
几时当命驾,此兴可登台。
清浪风归袖,红鳞酒入腮。
莫随人俯仰,且共月徘徊。
既事当如约,分襟便可催。
棘闱人散后,谁赋北山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在科举考试前的复杂心境与对未来的憧憬。首联“梦中宣使至,天上敕书开”以梦境开始,象征着科举考试的神圣与期待。颔联“去骑遵西野,回眸失北槐”则通过行旅的比喻,表达了士子离家赴考的决心与对故乡的眷恋。
颈联“利名何日了,儒法几回来”反映了士子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与对儒家治国理念的向往。尾联“簿书稀见影,典策冗成堆”形象地描绘了科举备考的繁重与压力。
接下来的诗句“仰望门虽峻,旁求网已恢”表达了士子面对高难度考试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而“幽题胸胆破,雄敌剑锋摧”则展现了士子在难题面前的勇气与坚韧。
“狂欲劳弹铗,轻投慎报瑰”表现了士子在追求理想与权衡得失之间的矛盾心理。“侯中谁破的,营下各衔枚”则以军事比喻,暗示了考试中的竞争激烈与紧张氛围。
“含蓄飞香翰,搜寻绕翠苔”描绘了士子在备考过程中的勤奋与专注。“自非衡鉴手,谁是栋梁材”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对选拔公正的期待。
“累外灰心火,閒中卧鼻雷”体现了士子在备考之余的内心波动与外界干扰。“相投归邂逅,共乐入调诙”则描绘了士子间相互鼓励与轻松交流的场景。
“寥廓丧尔界,勤劳忘彼嵬”表达了士子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忘我。“家音催转历,厅议款衔杯”则展示了士子与家人、朋友间的思念与团聚。
“殊品酬三刖,游辞荐一咍”体现了士子在考试中的策略与幽默感。“无形嗤字号,有秩喜樽罍”则表达了对考试制度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
“壁角蚊初动,天南暑已回”描绘了考试期间的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不惭居屋漏,却厌面墙隈”表达了士子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自我与对环境的不满。
“凉满亭亭扇,香馀饼饼灰”以夏日消暑的场景,象征士子在备考过程中的冷静与淡然。“几时当命驾,此兴可登台”表达了士子对未来成功的期待与喜悦。
“清浪风归袖,红鳞酒入腮”以自然景象为喻,描绘了士子在成功后的轻松与满足。“莫随人俯仰,且共月徘徊”表达了士子在成功后的独立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既事当如约,分襟便可催”表达了士子在考试结束后与友人的相聚与离别。“棘闱人散后,谁赋北山莱”以结束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展现了士子在科举考试前后的复杂心境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