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全文

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

出处:《哭伯姊二首 其二
宋 · 刘克庄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
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
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
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注释

木兰:古代女英雄,此处代指亲人。
垂老:年老。
幽明:生死、阴阳两界。
匡鼎:比喻才疏学浅的人。
詈:责骂。
服已降期:丧事按期举行。
变礼:改变传统丧葬习俗。
伊蒲供:古代丧葬中的祭祀用品。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象征自然。
涧声:山涧流水声,象征宁静。

翻译

我自小视木兰如兄长,怎忍心在垂暮之年与她天人永隔。
无人再能嘲笑我如匡鼎般空疏,朋友间的爱护从未因像屈平那样遭受指责。
丧礼已按习俗改变,连圣人都崇尚节俭,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
追思亡者无需如伊蒲般繁琐的供奉,自然有松风和山涧流水陪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哭伯姊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幼以木兰为长兄”,这里的“木兰”是指古时用来比喻兄弟姐妹之情深厚的花卉,诗人自幼将伯姊视作兄长,可见其手足之情。接着“岂堪垂老隔幽明”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不忍离别之情,且担忧自己年迈,恐怕难以再见到那位已经离开的亲人。

中间两句“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古代“匡鼎”指的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具,而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理解真挚情谊的人;“詈屈平”则是指那些不识好歹,总喜欢挑剔别人短处之徒。诗人感叹世间难寻知音,对于亲人的友爱之情,竟也遭受他人的诽谤和贬低。

接下来的“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则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习俗礼仪也在不断变化,但诗人心中对于逝去亲人的崇敬之情,却依旧如昔日一般,未曾改变。

最后两句“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一种超越物质的祭奠。古代“伊蒲”是一种用来祭祀的香料,但在这儿却被否定了,不需要这些形式上的供奉,因为自然界中那清新的松风和涧声,本身就是最真挚的悼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深情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于世态变迁与人心冷暖的一种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