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
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
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
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
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
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
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曲江:唐代长安的一个著名风景区。素缄:白色的信封。
署丹字:用红色的墨水签名或题字。
琼瑶篇:比喻珍贵的诗文。
翛然:形容轻松、自由的样子。
商风:指秋天的风。
首章: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末句:诗的最后一句。
安邑里:地名,这里泛指繁华之地。
车徒喧:车辆和行人众多,形容热闹嘈杂。
石堂:古代纪念性建筑,这里指记录功名的地方。
谪:被贬官,降职。
紫烟: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仙境。
蜉蝣:寿命极短的小虫,这里借指人生短暂。
翻译
曲江边病弱的客人,常常闭门不出为常态。又听说你的马匹去世,更显你独居的宁静。
听说有送信的人到来,我亲自起身出门看。
白色的信封上签着红色的字,里面装着珍贵的篇章。
口中默念耳中自听,炎炎夏日忽然感到清凉。
仿佛含着寒玉冰,如同听见秋风吹动琴弦的声音。
开篇感叹时光流逝,结尾令人回忆欢笑的言语。
我懒散未曾拜访,虽只隔一条街却如同隔着山。
曾经听闻陶渊明的言语,心志高远则地方自然偏远。
你住在繁华的安邑里,周围车水马龙喧嚣不断。
竹林药草环绕的深深庭院,琴声酒香从小巧的轩窗传出。
谁能料想这市井南地,竟变成了你的世外桃源。
你本是天上之人,名字刻在石堂之间。
不知犯了何过,被贬为人间的神仙。
常常担心岁月匆匆,你会突然回归天上的紫烟。
别忘了短暂的生命里,我们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酬吴七见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友人吴七病中时的心情和对友谊的深厚。
开头“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两句描绘了吴七因病居家闭门谢客的场景。接着,“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表达了诗人得知消息后更加不愿意外出的心情。
“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即便是病中也要亲自出门查看。紧接着,“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说明了所收到的书信内容非同小可,可能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或高尚的情感。
“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诗人在读书时,那份宁静和清凉,如同夏日里的一阵微风。下一句,“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则是将这种感觉比作了玉般的清凉,以及古代商朝美妙的音乐。
“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诗人在书信中感慨于世事变化,同时也对友人的温馨文字感到愉悦。接下来的“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则是表达了由于身体的原因,即使离得很近,也感觉像是隔着一座大山。
“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这两句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的高洁品格和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紧接着,“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描述了友人的居所,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则是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其中竹药(一种草本植物)象征着隐逸自在,而琴尊和小轩则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将现实世界比作了一个狭窄的小空间(壶中天),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诗人赞扬吴七为一位修身养性的高尚之士,其名声传遍了文学界(石堂)。下句,“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则是在说,不知他有什么罪过,却被贬官至凡尘之间。
“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诗人担忧着吴七此刻的境遇,希望他能早日摆脱烦恼,如同归隐一般。最后,“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则是在提醒友人不要忘记在科举考试中一起奋斗过的往昔岁月,以及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古代文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