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出处:《独游青龙寺》
唐 · 顾况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摆落区中缘,无边广弘愿。
长廊朝雨毕,古木时禽啭。
积翠暧遥原,杂英纷似霰。
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
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摆落区中缘,无边广弘愿。
长廊朝雨毕,古木时禽啭。
积翠暧遥原,杂英纷似霰。
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
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香刹:佛寺。暇日:闲暇的日子。
莲花台:佛教中的象征物,表示清净和觉悟。
月光面:对着月亮的面庞,可能指禅定或冥想。
第八识:佛教术语,指阿赖耶识,储存过去业力。
超二见: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指超越世俗观念。
区中缘:世间因果关系。
广弘愿:广阔的慈悲心愿。
朝雨毕:早晨的雨已经停止。
积翠:积聚的绿色,形容原野翠绿。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朵。
凤城:古代对京城的美称。
蚁步:比喻小心翼翼的动作。
蝇飞:小虫子飞动。
大通智胜佛:大通智慧的胜者,可能指佛祖。
劫:佛教中的时间单位,相当于若干地球年。
道场:修行的场所。
翻译
春风吹进佛寺,闲暇时独自游览。空旷的莲花台上,对着月光行礼膜拜。
借助第八识的力量,超越凡俗的见解。
摆脱尘世的牵绊,展现出无边的宏愿。
长廊晨雨已停,古木间鸟儿鸣叫。
远处原野积翠,繁花如雪纷飞。
京城之上阳光照耀,龙首山横卧天际。
小心翼翼地走过陡峭阶梯,蝇虫在深殿中回响。
大通智慧胜佛,在此显现了几劫的道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春日独自游历青龙寺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佛法的境界。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春风轻拂,带着花香,诗人在闲适的阳光下独自漫步于寺庙之中。"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描述了诗人来到莲花台前,对着洁白如月光般的莲花表演膜拜之礼,这里莲花象征清净与高尚,月光则代表佛法的明净。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是对佛教修行观念的直接引用。"第八识" 指阿赖耶识,是佛教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代表了最深层次的心灵状态;"超二见" 则是指超越常人对于有无、存在与非存在的普通看法。
接下来的 "摆落区中缘,無边广弘愿" 表达了诗人在佛法修行中的广大愿景和无限的慈悲心怀。"长廊朝雨毕,古木时禽啭" 描绘了寺庙内外的宁静与生机,而 "积翠暧遥原,杂英纷似霰" 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显示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深切感受。
"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 描述了寺庙建筑的壮丽与神秘,而 "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则是通过小动物的行动,暗示着诗人对寺中每一处角落都充满敬畏之心。
最后,"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是对佛陀智慧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持久不懈、跨越无数劫难以至成就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