椮椮东岭松,悠悠西山云
出处:《莫厌贫十二首》
明 · 释函是
颜氏乐圣道,陋巷匪所矜。
孔门七十二,一士称安贫。
蔬水曷云易,饥寒托生平。
生死尚殊涂,未可言忘形。
夷齐饿首阳,季路犹结缨。
节烈轻一时,古今皆有名。
名与实俱捐,吾以观其心。
椮椮东岭松,悠悠西山云。
渺渺金乌坠,亭亭玉兔升。
子期不复作,千古谁知音。
孔门七十二,一士称安贫。
蔬水曷云易,饥寒托生平。
生死尚殊涂,未可言忘形。
夷齐饿首阳,季路犹结缨。
节烈轻一时,古今皆有名。
名与实俱捐,吾以观其心。
椮椮东岭松,悠悠西山云。
渺渺金乌坠,亭亭玉兔升。
子期不复作,千古谁知音。
鉴赏
这首诗《莫厌贫十二首(其七)》由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诗中通过对比颜回的乐圣之道与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安贫生活,探讨了贫富与节烈之间的关系。
首句“颜氏乐圣道,陋巷匪所矜”,开篇即点出颜回虽居于简陋的巷子里,却能乐在其中,不以为耻。接着“孔门七十二,一士称安贫”进一步强调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与孔子门下众多弟子形成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
“蔬水曷云易,饥寒托生平”两句,描绘颜回生活的艰苦,以“蔬水”象征其饮食之简朴,“饥寒”则直接点明生活条件的困苦。然而,颜回并未因此而放弃内心的追求,而是将这些困难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死尚殊涂,未可言忘形”则表达了对生死观的思考,指出即使面对生死的巨大差异,也不能轻易忘却自己的本性或原则。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使得颜回的形象更加高大。
接下来的“夷齐饿首阳,季路犹结缨”引用了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饿死以及子路在贫困中仍保持礼仪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节烈的重要性。这两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对道德和节操的坚守。
“节烈轻一时,古今皆有名”总结了前文,指出那些在当时可能被视为轻视的人,他们的节烈行为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后世传颂的对象。
最后,“名与实俱捐,吾以观其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而非外在的名声或物质的拥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不仅赞美了颜回的高尚品质,也探讨了贫富与节烈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自我,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