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公使踰法许具闻,气焰权奸犹歛阻全文

公使踰法许具闻,气焰权奸犹歛阻

出处:《藤作
明 · 唐胄
剑门藤丝如发细,纤巧争先出新意。
万安土瘠民多贫,家家藉业为生计。
纤纤闺指称绝奇,牝丹荏染凤交嬉。
官工家派多精致,细迟过限爹遭笞。
十八嫁裙无一幅,朝朝暮暮劳官役。
岂知生业反为魔,遂甘自尽家难息。
满城感泣增悲恫,祸州尤物何时穷。
英灵胡不上诉帝,条蔓枯尽山为童。
九州厥贡古来有,篚荐随方那敢后。
交州荔支建州茶,惊尘溅血民始咎。
珠崖地在大海中,汉因玳瑁始开通。
未几祸起广幅布,东都复县伏波功。
永平滥觞儋耳贡,后启缤纷非土任。
瑁官珠殿尤苦刘,紫贝鼊皮聊缓宋。
惟我祖宗怜远土,两朝优诏特矜楚。
公使踰法许具闻,气焰权奸犹歛阻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吏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君不见女苦吉贝男苦䔲,停车请免崔相公。
前朝旧事数百载,至今青史扬清风。
福星监司贤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

鉴赏

这首诗《藤作》由明代诗人唐胄创作,通过对藤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社会影响。诗中不仅赞美了藤丝的纤巧与精致,也揭示了其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作用与命运。

诗的开头以“剑门藤丝如发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藤丝的细密与坚韧,接着通过“万安土瘠民多贫”引出藤丝在贫困地区的经济价值,以及它如何成为当地百姓谋生的手段。诗中提到“十八嫁裙无一幅”,反映了藤丝在制作嫁衣等生活用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劳动者的艰辛。

进一步,诗中探讨了藤丝产业与官府的关系,指出官工对藤丝制品的精细要求,以及违反规定可能带来的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手工艺品质的重视与监管的严格。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藤丝产业负面影响的揭示。“岂知生业反为魔,遂甘自尽家难息”,表达了对藤丝产业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家庭破产的担忧。诗中还提到了满城百姓的哀叹与恐惧,以及对上天的呼唤,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最后,诗通过对比古代贡品制度与藤丝产业的现状,反思了政府政策对民生的影响,并呼吁关注海外地区的发展与福祉。诗中引用了历史上的贡品事件,如荔枝、茶叶、玳瑁等,以及古代官员如伏波功臣的贡献,强调了历代统治者对边远地区民众的关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藤丝这一自然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对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