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传南下箭,黄河长渡北归船
出处:《寿秦太师 其五》
宋 · 洪适
十载操持将相权,亲提四海入陶甄。
周公礼乐未坠地,伊尹勤劳真格天。
青海不传南下箭,黄河长渡北归船。
济时毫发无遗力,数尽名臣孰与肩。
周公礼乐未坠地,伊尹勤劳真格天。
青海不传南下箭,黄河长渡北归船。
济时毫发无遗力,数尽名臣孰与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寿秦太师(其五)》。诗中以高度赞扬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历经十年操持将相之权,亲领四海归于治理的高官形象。诗中将这位官员比作周公和伊尹,认为其在礼乐和勤勉上堪比这两位古代圣贤,展现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
“青海不传南下箭,黄河长渡北归船。”这两句诗运用了青海和黄河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这位官员在国家治理上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意志。青海箭和黄河船分别象征着南下的挑战和北归的安定,通过这两句诗,诗人强调了这位官员在面对内外挑战时的果敢和智慧。
“济时毫发无遗力,数尽名臣孰与肩。”这两句是对这位官员在关键时刻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赞美。他不仅在平时勤勉工作,更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展现了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在众多名臣中的卓越地位的认可,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太师的深情描绘,不仅赞扬了他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也体现了诗人对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