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
出处:《和贺参政与应宣教诗应居与坟庐相近》
宋 · 曹勋
庵外山高水不穷,庵中道德与时隆。
岂图宝所千峰静,得奉清言一笑同。
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
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
岂图宝所千峰静,得奉清言一笑同。
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
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高水不穷:形容山势高峻,水流连绵。道德与时隆:道德修养与时代潮流同步增长。
岂图:没想到。
宝所:神圣或珍贵的地方。
清言一笑:清谈和欢笑。
幽筑:僻静建造。
禅扉:禅房门。
水光萝月:水边的光影和藤萝月色。
它年:将来。
稽山老:稽山的老朋友。
共棹:共同划船。
西溪十里风:西溪十里长的清风。
翻译
庵外山势高峻水流连绵不断,庵内修行者的道德与时代一同兴盛。没想到在这千峰宁静的宝地,能与你共享清谈欢笑。
我们所居的禅房虽偏远,但水光藤萝月色却能清凉相通。
将来我还要邀请稽山的老友,一起划船游览西溪,感受十里清风。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庵院景象。首句"庵外山高水不穷"展现了庵院周围的自然环境,山势高峻,水流连绵,富有生机。次句"庵中道德与时隆"则点明庵内注重道德修养,随着时代变迁而愈发兴盛。
第三句"岂图宝所千峰静"表达了诗人对庵院选址的惊叹,这里隐藏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静谧。第四句"得奉清言一笑同"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共享清谈的乐趣,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山间。
第五、六句"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进一步描绘了庵院的环境特点,禅房临近水边,月色萝光照亮,透出一股清凉与宁静。结尾两句"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则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诗人希望与朋友再次相约,一同泛舟西溪,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庵院的环境和诗人与友人的交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德修养的隐逸情怀,以及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