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
出处:《读石隐淡吟藁》
宋 · 丘葵
借师新藁读,睡睫不曾交。
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
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
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
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
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
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借师:向别人借阅。新藁:新写的稿纸。
睡睫:眼睫毛。
不曾交:未曾闭合。
璧月:明亮如璧玉的月亮。
沉:落下。
寒濑:冰冷的溪流。
琪花:珍贵的花朵。
一吟三叹:反复吟唱,深感感慨。
双字:每个字。
推敲:仔细斟酌。
晓雨:清晨的雨。
驱炎热:驱散炎热。
僧窗:僧人的窗户。
尽钞:抄写完毕。
翻译
借来新的稿纸阅读,连眼睫毛都未曾合上。寒冷的月光沉落在清澈的溪流中,珍贵的花朵盛开在老树枝头。
反复吟诵,深深感叹,每个字词都仔细推敲。
清晨的雨水驱散了炎热,僧人的窗户下我得以抄写完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静谧的书房中阅读古籍的宁静夜晚。"借师新藁读,睡睫不曾交"表明诗人全神贯注于阅读,没有一丝疲惫之感。"璧月沉寒濑,琪花著老梢"则描绘了外界的宁静与清冷,月色如玉,流水带着凉意,而窗前的花朵在老藤上静静开放。
诗人不仅专注于阅读,还有深厚的情感与古籍对话。"一吟三叹咏,双字几推敲"显示了他在读书时的沉思与回味,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被他细细品味。这是一种文化积淀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最后两句"晓雨驱炎热,僧窗得尽钞"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清晨的雨水洗去了夏日的炎热,而僧人在窗前整理书籍,显得异常安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夜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和个人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在静谧中寻找灵魂慰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