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未忘昭代简,二毛重见故乡人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南宁城下浣江滨,小别家山几十春。
百里未忘昭代简,二毛重见故乡人。
催科政拙方知养,赠别诗多不算贫。
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
百里未忘昭代简,二毛重见故乡人。
催科政拙方知养,赠别诗多不算贫。
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友刘谦山先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从政生涯的感慨。首句“南宁城下浣江滨”描绘了刘谦山先生离开家乡,前往南宁任职的情景,暗示了他远离故土的无奈与不舍。接着,“小别家山几十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与家乡相隔多年的思念之情。
“百里未忘昭代简”一句,表明刘谦山先生即使身处百里之外,依然没有忘记国家的期望与责任,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二毛重见故乡人”则通过“二毛”(指头发花白)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也暗示了刘谦山先生再次回到故乡时的感慨与复杂心情。
“催科政拙方知养”可能是指刘谦山先生在处理政务时的些许不足,但通过这次经历,他更加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体现了他的成长与自我反省。“赠别诗多不算贫”则表达了诗人对刘谦山先生离任的惋惜与不舍,同时也肯定了刘谦山先生的贡献与价值。
最后,“曾记乐桥南畔路,到门不遇一伤神”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与刘谦山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未能在分别时再见一面的遗憾,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复杂,以及对故人离去的哀伤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