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影婆娑低可掇,何人能作广寒游?
明 · 邓云霄
客来曾泛镜湖舟,又对银塘水镜幽。
乌鹊一枝经几匝,骊珠千里向予投。
杯倾五夜从沾露,月到中天始判秋。
桂影婆娑低可掇,何人能作广寒游?
乌鹊一枝经几匝,骊珠千里向予投。
杯倾五夜从沾露,月到中天始判秋。
桂影婆娑低可掇,何人能作广寒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友人来访共赏月色的美好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如水、乌鹊栖枝、骊珠(明珠)投赠、月下饮酒赏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首联“客来曾泛镜湖舟,又对银塘水镜幽”以“镜湖舟”和“银塘水镜”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水面如镜的美景,同时也预示着友人的到来如同带来了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颔联“乌鹊一枝经几匝,骊珠千里向予投”运用了乌鹊栖枝和骊珠投赠的典故,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珍贵。乌鹊在枝头徘徊,骊珠跨越千里而来,都寓意着友人对诗人的深情厚谊。
颈联“杯倾五夜从沾露,月到中天始判秋”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畅饮至深夜,露水沾湿衣裳,直到月亮升至中天,才意识到已是秋季。这一联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夜晚的漫长与友情的浓厚。
尾联“桂影婆娑低可掇,何人能作广寒游?”以桂树的婆娑影子和广寒宫的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感慨。桂树的影子似乎伸手可及,但广寒宫的游历却遥不可及,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完全拥有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自然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