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出处:《箨庵颂》
宋 · 释正觉
玉龙退残鳞,编庵事枯兀。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箨庵颂》,以独特的禅意描绘了一幅清幽的修行图景。首句“玉龙退残鳞”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庵舍比作静卧的玉龙褪去华丽的鳞片,显得质朴而内敛。接下来,“编庵事枯兀”进一步强调庵中的简朴生活和修行者的孤寂。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通过比喻,将庵舍比作锦凤的巢穴和霜蟾的洞窟,暗示出修行者超凡脱俗的生活环境和深邃的内心世界。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禅定与道行的追求。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两句,将庵中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饮用月光般的智慧之水,洗涤心灵上的尘埃,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纯净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点题,提到少林寺的禅宗传统,表达出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禅宗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家风依然得以保持,没有被遗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修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