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成喜雀不见喜,日日噪檐贫似水
出处:《喜雀吟》
明 · 释函是
净成喜雀不见喜,日日噪檐贫似水。
水贫流入溪,溪流直到蠡湖止。
湖水随风吹,北风吹上滩头逢石齿,舟破货沉贾客死。
风息顺流入大江,江水深无底,多凶少吉何时已。
水富岂如贫,山中一勺青无滓。
数杯雨前香,一任喜雀噪檐,日高僧不起。
水贫流入溪,溪流直到蠡湖止。
湖水随风吹,北风吹上滩头逢石齿,舟破货沉贾客死。
风息顺流入大江,江水深无底,多凶少吉何时已。
水富岂如贫,山中一勺青无滓。
数杯雨前香,一任喜雀噪檐,日高僧不起。
鉴赏
这首诗以喜鹊为引子,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开篇“净成喜雀不见喜,日日噪檐贫似水”以喜鹊的叫声衬托出生活的贫苦,仿佛喜鹊的喜悦与人的贫穷形成鲜明对比,隐含着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接着,“水贫流入溪,溪流直到蠡湖止”,描述了水流从贫瘠到逐渐汇聚,最终到达蠡湖的过程,象征着人生经历的起伏和变化。然而,“湖水随风吹,北风吹上滩头逢石齿,舟破货沉贾客死”,湖水随风而动,北风将船只吹至岩石,导致货物损失,商人丧生,展现了命运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风息顺流入大江,江水深无底,多凶少吉何时已”,风停后,水流继续向大江流动,江水深不可测,预示着未来的道路充满危险与不确定性。最后,“水富岂如贫,山中一勺青无滓”,对比水的贫富,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比外在的丰富更为重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