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全文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唐 · 韩愈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拼音版原文

pénchéngèzhǔfēng便biàněr
wǎngrénshūyīnfānjiāngshuǐ

rénwéijīngjiézhènjiāng
ércuànzhúzhělóngzhōngchūguī

biéláisānsuìwàngwàngchángtiáo
zhǐchǐxiāngwénpíngshēng

齿chǐluòqiějìnjūnbìnbái
niánjiēguòbànbǎiláiduō

shǎoniánxīnzhīshuāiyǒu
qīnròuníngmiǎnxiāng

shíchǔnnéngjiàng
fànyǒuyánchényóuzhīzhī

gōngshìguòqǐnggǎishì
sāngtǎngshōuyuànxiāng

注释

鄂渚: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武汉附近。
风便:顺风,便利。
故人书:老朋友的信件。
旌节:古代官吏出行的仪仗,这里指官职。
窜逐:被流放。
龙钟:形容年老体弱。
咫尺:极短的距离,比喻近在眼前。
贳过:宽恕过错。
桑榆:比喻晚年。

翻译

从盆城前往鄂渚,顺风只需一天行程。
读了老朋友的信,让我乘船顺江水前行。
朋友告别朝廷,持节镇守长江边疆。
而我这个流放之人,如今才得以回家。
分别已有三年,遥望远方路途遥远。
即使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一生的思念难以计量。
我的牙齿已掉光,不知你鬓发增添了多少白霜。
我们都已年过半百,剩下的日子真是不多。
年轻时喜欢结识新知,年老时却只想念旧友。
就像亲人般亲密,怎能避免思念。
我过去确实愚钝,未能以谦逊言语回应。
子犯也有过类似的言论,臣下深知自己的过错。
请您宽恕我的过失,我也承诺会改正行为。
如果晚年还能有所收获,但愿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表达了迅速离别之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行旅之急迫与离愁。

“不枉故人书,無因帆江水。”这里诗人提到收到了故人的来信,但并没有特定的原因只是顺着江水漂流而至,显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了对友情的重视。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诗中“故人”指的是李大夫,而“辞礼闱”则意味着告别和离别的正式仪式,“旌节镇江圻”则是说李大夫在军中担任要职,镇守一方。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这里诗人自称“窜逐者”,指自己像流浪者一般,不定所终。同时,“龙钟初得归”表达了自己终于有机会回归故土的喜悦。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这句话表明离别已经三年之久,每当远望就感到时光飞逝,心中充满无限感慨。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诗人在这里感叹,即使近在咫尺(极近的距离)也难以相闻,更不用说要计算一生的相聚时光了。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这是对衰老现实的一种无奈感慨。诗人自嘲牙齿将落,朋友头发也斑白,岁月在两人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的深切体会,人生已过半百,未来日子愈发短少。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年轻时喜爱结交新朋,而当进入老年,则更怀念那些旧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这句话强调了对朋友的情谊,就像亲人的骨肉一样,不可或缺。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诗人自认过去愚钝,现在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这里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错误的反省和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臣子的忠诚。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这句话似乎是在请求对方谅解自己的过去错误,并希望能有机会改正。

最后,“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诗人用桑榆比喻友情的深厚,同时表达了希望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朋友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