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
出处:《寄卢端公同年仁烱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
唐 · 徐夤
上阳宫阙翠华归,百辟伤心序汉仪。
昆岳有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
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
昆岳有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
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
注释
翠华: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这里代指皇家车队。百辟:古代对官员的统称,这里指众多官员。
昆岳:指华山,古代尊为西岳。
凤皇饥:象征吉祥的凤凰因缺乏竹实而饥饿,暗示国家衰败。
簪白笔:古人插白笔于冠表示忠诚和责任,此处指辅佐君王。
黄㼐:古代官服上的黄色装饰,此处暗指奸佞小人。
宸居:皇帝的住所,这里指皇宫。
鬓边丝:指白发,象征岁月和忧虑。
翻译
上阳宫中的辉煌景象随着皇家车队归来,百官因国事悲伤,遵循着汉代的礼仪。华山上的神玉因炎热而破裂,洛河两岸没有竹林,凤凰也因饥饿而哀鸣。
应当手持洁白的毛笔辅佐贤明的君主,不要让奸佞之人像博学的少师那样迷惑视听。
心中充满惆怅,因为皇宫比太阳还遥远,只能徒然叹息,拔下鬓边的白发以示忧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哀伤与不满的情景,诗人通过对上阳宫阙、翠华峰的描写,表达了对汉仪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昆岳之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也暗含着时代衰败与生灵涂炭的情状。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贤才的渴望和对当权者不当之举的批评。这里的“须簪白笔”象征着文人的才能与品格,而“莫许黄㼐博少师”则是在反思历史,警示时人。
最后,“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诗人表达了对皇室或统治集团的不满和距离感,以及个人对于荣华富贵无从追求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炼,是一篇颇具深意的政治讽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