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
出处:《韩蕲王翠微亭石刻》
清 · 赵函
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
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日色欲没翻经台。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
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
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
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
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
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
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
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憔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
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日色欲没翻经台。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
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
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
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
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
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
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
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憔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
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鉴赏
这首清代赵函的《韩蕲王翠微亭石刻》是一首题咏历史遗迹的诗,通过对翠微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事迹以及民族情感的深沉感慨。首句“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描绘了亭子的地理位置,接着通过“水石潇潇”、“清凉居士嬉春来”等描绘,展现出山水间的宁静与诗人游玩的闲适。
“一时君相定和议”暗指历史上的和谈事件,而“安用中兴大将才”则流露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接下来的诗句转向对南宋末年的感慨,“缚虎已成三字狱”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骑驴独绕孤山曲”则寓含了诗人孤独而又坚韧的情感。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描绘了凄凉的景象,而“新亭”又与国家的分裂相对应。“聊将山水当醇酒”表达诗人借山水排遣愁绪,最后两句“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感叹亭子的荒废,与“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形成对比,赞美石刻的坚韧与艺术价值。
全诗以韩蕲王的历史背景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对历史遗迹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