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
出处:《不饮酒二十首》
明 · 释函是
结宇崇厓下,冬景多寒云。
飞雁迷云中,空有声遥闻。
日出已近西,群峦列馀曛。
千仞临江湄,暮帆微见人。
远睇在天上,下视水无粼。
我乃不知处,思共谁为邻。
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
清歌每竟夕,翛然忘极贫。
飞雁迷云中,空有声遥闻。
日出已近西,群峦列馀曛。
千仞临江湄,暮帆微见人。
远睇在天上,下视水无粼。
我乃不知处,思共谁为邻。
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
清歌每竟夕,翛然忘极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清晨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结宇崇厓下”开篇,点明了居所的位置在高崖之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冬景多寒云”一句,直接点出了季节与环境特征,寒云笼罩,暗示了天气的寒冷与景色的萧瑟。
“飞雁迷云中,空有声遥闻。”诗人通过描写大雁在云层中飞行,仅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却难以见到其身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寂静。这种景象与前文的“寒云”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冷寂感。
“日出已近西,群峦列馀曛。”随着太阳即将升起,天边的余晖映照在群山之上,形成一幅壮丽的日落图景。这里的“日出已近西”不仅描绘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千仞临江湄,暮帆微见人。”诗人将视线转向江边,远处的千仞高山临江而立,傍晚时分,江面上隐约可见一叶小舟,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远方的梦想。
“远睇在天上,下视水无粼。”诗人从高处俯瞰,远处的景物仿佛在天际,而下方的江水则显得平静而深邃,没有波澜,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深沉。
“我乃不知处,思共谁为邻。”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如此美景之中,却感到孤独与迷茫,渴望找到知音或伴侣,共同分享这份美好。
“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晚甘侯”可能是指晚上的甘甜,这里借指美好的时光或事物,诗人坐在那里,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刻,但似乎并未饮酒,或许是因为心境的平和,无需借助酒精来消遣。
“清歌每竟夕,翛然忘极贫。”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夜晚清唱,直至夜深人静,完全忘记了生活的贫困与烦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