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留高枝,他年凤凰宿
出处:《竹居为张行中赋》
元 · 凌云翰
我观隐者居,种竹皆绕屋。
无竹俗其人,无人俗其竹。
纷纷迷籓篱,往往遍林麓。
岂不怀渭川,因之咏淇澳。
如何一丈地,有此数竿玉。
遂今篷蒿室,便拟筼筜谷。
笋出亲可供,充庖胜野蔌。
叶落童自青,燎釜助山木。
秪因幽事关,颇觉生理足。
夜眠闻秋声,晓起见寒绿。
繁欲加斧斤,因或资简牍。
会当留高枝,他年凤凰宿。
无竹俗其人,无人俗其竹。
纷纷迷籓篱,往往遍林麓。
岂不怀渭川,因之咏淇澳。
如何一丈地,有此数竿玉。
遂今篷蒿室,便拟筼筜谷。
笋出亲可供,充庖胜野蔌。
叶落童自青,燎釜助山木。
秪因幽事关,颇觉生理足。
夜眠闻秋声,晓起见寒绿。
繁欲加斧斤,因或资简牍。
会当留高枝,他年凤凰宿。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竹居为张行中赋》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中通过写隐者居所四周种满竹子,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无竹俗其人,无人俗其竹"一句,揭示了竹子与隐士品格的相互映衬,竹的高洁象征着主人的品性。诗人赞美竹子的秀美,如玉般珍贵,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自给自足,笋可食,叶可燃,生活简朴而满足。
"夜眠闻秋声,晓起见寒绿",写出竹子带来的自然韵律,使隐居生活增添了诗意。然而,竹子的繁茂也引起诗人对可能被砍伐的忧虑,他希望留下一些高枝,期待未来能吸引凤凰栖息,寓意着高洁之士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居为载体,寓言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态度的坚守,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