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始信春风恶,桃花作雨柳飘绵
出处:《春风颠歌》
明 · 陈航
平生不信春风颠,日日买醉春风前。
今朝始信春风恶,桃花作雨柳飘绵。
冲狂击荡上复下,澎湃奔腾如怒马。
恍疑威动四极陲,又若气振长平瓦。
游人郊外意颇愁,巨觥起浪难献酬。
不如挈榼且归去,呼童载酒登南楼。
今朝始信春风恶,桃花作雨柳飘绵。
冲狂击荡上复下,澎湃奔腾如怒马。
恍疑威动四极陲,又若气振长平瓦。
游人郊外意颇愁,巨觥起浪难献酬。
不如挈榼且归去,呼童载酒登南楼。
鉴赏
这首《春风颠歌》由明代诗人陈航所作,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风的多变与威力,以及它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影响。
首句“平生不信春风颠”,诗人以个人经验为起点,表达对春风的不以为然,认为春风不过是寻常之物。然而,接下来的“日日买醉春风前”一句,却暗示了诗人对春风的某种依赖或渴望,似乎在春风中能找到某种慰藉或逃避现实的方式。
转折点出现在“今朝始信春风恶”,这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对春风态度的转变。春风不仅不再是温柔的使者,反而成了“恶”的象征,其力量之大,能将桃花化为雨滴,柳絮随风飘扬,展现出春风的破坏力和不可预测性。
“冲狂击荡上复下,澎湃奔腾如怒马”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猛烈与无序,仿佛是不受控制的野马,在天地间狂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隐含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恍疑威动四极陲,又若气振长平瓦”进一步强化了春风的影响力,仿佛它能撼动天地,震动古老的瓦片,这种夸张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想象力。
“游人郊外意颇愁,巨觥起浪难献酬”描绘了春风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不安,即便是郊游的乐事也被破坏,人们难以享受原本的欢愉,反映出春风的破坏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最后,“不如挈榼且归去,呼童载酒登南楼”则是诗人面对春风的无奈选择,他决定暂时离开外界的纷扰,回到家中,借酒浇愁,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境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释放,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以及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整体而言,《春风颠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风的多面性,从最初的轻视到后来的敬畏,再到最终的逃避,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体验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