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不如人赖此耳,并斯不畀夫岂贪全文

百不如人赖此耳,并斯不畀夫岂贪

出处:《检旧书有感
清 · 董文涣
书丛半世如枯蟫,结习生小性所耽。
博学常思追任昉,聚书每欲希桓谭。
当时未行万里路,梱载那计随征骖。
连墙架屋恨难足,此乐不易吾心甘。
春明一陊事奔走,卷束往往封尘函。
犹幸枝官饱闲放,海王村畔时幽探。
更从邻好乞佳本,夜阑烛尽犹勤勘。
岂知离合到简册,锋车关塞趋じ?。
频年搜罗终何益,行箧无十之二三。
自顾四壁曾不保,检书未竟中怀惭。
百不如人赖此耳,并斯不畀夫岂贪
旧墨过眼欻隔世,春梦回首成优昙。
仕宦不进学亦退,局促似我真何堪。
且呼长恩酹酒拜,投劾终当同一庵。

鉴赏

这首清代董文涣的《检旧书有感》描绘了诗人一生致力于读书却未能遍览万卷的感慨。首句“书丛半世如枯蟫”,以比喻手法写出诗人沉浸在书籍堆中,如同蛀虫般默默耕耘,但时间长久。接着,“博学”、“追任昉”、“希桓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渴望像任昉、桓谭那样广博精深。

然而,“当时未行万里路”,暗示了诗人并未能亲身游历,只能通过书籍来弥补。他感叹书籍太多,难以满足,“连墙架屋恨难足”,读书的乐趣虽深,但意识到自己收藏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心并不满足。“春明一陊事奔走”暗指为官生涯忙碌,使得书籍积尘,“夜阑烛尽犹勤勘”则展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

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意识到即使搜罗多年,收获甚微,“行箧无十之二三”,内心充满惭愧。他明白,尽管不如他人富有,但读书带来的乐趣和精神满足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最后,他以“仕宦不进学亦退”表达出在仕途与学业之间挣扎的无奈,以及决定辞官归隐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知识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