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
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
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
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
六代兴亡图,一一罗几席。
薄晴有新意,春气相与白。
不有江山助,风光亦虚掷。
感念半山老,大名毁所积。
是非逐世改,来者又谁惜。
明日约探梅,回视今复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戌年正月十四日游览半山寺的所见所感。首句“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描绘了去年古城角落的热闹景象,马蹄声声,人声鼎沸。接着,“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则表达了这次游览时的荒凉之感,败落的芦苇仿佛是折断的兵器,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中,山僧见证了世事的更迭,面对来访的行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接下来,“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描述了泉水在兴盛之时悦耳动听,而往事已逝,尘埃覆盖了墙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消散。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表达了即使是在不经意间有所感悟,也不一定需要事先经历。接下来,“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描绘了笑声和话语在春日来临之前就带来了温暖,而余下的寒冷则让人感到白天的寂静。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通过对比远处的牛首山与身边的石头,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渺小与宏大。接下来,“六代兴亡图,一一罗几席”则将历史的兴衰比作摆在桌上的画卷,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变迁。
“薄晴有新意,春气相与白”描绘了微弱的晴天带来的清新感觉,以及春天的气息与白色交织在一起的画面。最后,“不有江山助,风光亦虚掷”表达了如果没有自然美景的衬托,美好的风光也会被浪费掉。
“感念半山老,大名毁所积”表达了对半山老人的怀念,以及对名声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的感慨。“是非逐世改,来者又谁惜”则反映了世事的不断变化,对于后来者而言,过去的是非得失可能不再重要。
“明日约探梅,回视今复昔”则以明日探访梅花作为结尾,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今日与往昔并无二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不变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