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出处:《题沙定峰读史大略后》
清 · 张洵佳
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名为《题沙定峰读史大略后》。诗中探讨了读书与学问的真谛,以及不同学派在学术追求上的差异。
诗的前半部分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指出读书不仅能够让人明白大义,还能培养出忠诚、孝顺、善良的品质。同时,它提倡深入探究时务和朝廷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真正的学业,鼓励人们勤奋努力,避免虚度光阴。
接着,诗人批判了宋儒过于专注于性理探索,有时甚至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追求可能与实际的社会治理无关。同样地,汉儒过分注重考据,虽然能辨析细微之处,但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反映了对不同学术流派的反思与批评。
后半部分则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学术追求,即“好学者”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积累知识,并能独立思考,撰写著作。然而,诗中也指出,这样的学术成果往往难以得到广泛认可或传承,如同“阳湖派”的某些特点,尽管追求独特,却鲜有人能继承其精神。
最后,诗人赞扬了沙定峰(假设为某位历史人物)的学术成就,称他不仅博览群书,还深刻理解历史,其论点宏大而通达,才华横溢。然而,诗中也惋惜地提到,像《广陵散》这样的经典作品,其遗响无人能继续发扬光大,暗示了学术传承的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对比和对理想学者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真正学术价值的追求和对学术传承问题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