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如夏热,穷腊亦春和
宋末元初 · 方回
汉代哀牢种,泸南大渡河。
其都居善阐,有水号牂牁。
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
古但羁縻耳,今如震慑何。
一戎平六诏,万旅削三峨。
跣足遑机弩,毡头敢荷戈。
鬼王牵骏驵,泯国效文螺。
梵供花优钵,经传叶贝多。
异香燃笃耨,硕果啖波罗。
碧钿悬珠珥,银钩摘象驮。
深秋如夏热,穷腊亦春和。
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
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
宦思轻髦梗,閒心愿涧阿。
此乡非瘴土,何幸小婆娑。
其都居善阐,有水号牂牁。
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
古但羁縻耳,今如震慑何。
一戎平六诏,万旅削三峨。
跣足遑机弩,毡头敢荷戈。
鬼王牵骏驵,泯国效文螺。
梵供花优钵,经传叶贝多。
异香燃笃耨,硕果啖波罗。
碧钿悬珠珥,银钩摘象驮。
深秋如夏热,穷腊亦春和。
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
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
宦思轻髦梗,閒心愿涧阿。
此乡非瘴土,何幸小婆娑。
注释
哀牢:古代西南部的民族。泸南:泸州市南部地区。
牂牁:古代地名,泛指珠江上游。
羁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或安抚。
震慑:使人畏惧或服从。
六诏:古代云南地区的六个部落联盟。
笃耨:古代祭祀用的香料。
婆娑: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或舞姿优美。
翻译
汉代哀牢族居住在大渡河两岸他们的都城在善阐,有一条河名叫牂牁
丞相诸葛亮的祠庙,将军们敬畏伏波将军
石碑依旧矗立,铜柱却难以磨砺
过去只是笼络,如今又如何震慑人心
一次战争平定了六个诏国,众多军队削平了三座峨山
赤脚战士箭术精湛,头戴毡帽勇敢扛戈
鬼王牵着骏马,泯国效仿文螺献礼
佛寺供奉鲜花优钵,经书传诵贝多罗经
异香燃烧于笃耨,硕大的果实供人品尝
碧玉耳环挂垂,银钩摘取象背上的宝物
深秋却似夏日炎热,寒冬腊月也春意融融
雾气中的毒鸢坠落,腥风中巨蟒横行
定远归来仍似病弱,维摩般的心境依然
做官的思绪轻盈如梗,闲暇时向往山涧生活
这里并非瘴疠之地,能在此小住真是幸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语言富丽,想象力丰富。开篇即以“汉代哀牢种,泸南大渡河”描述历史悠久的民族迁徙和地理环境。接着,“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则是对古代名臣和武将的崇敬之情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地区军事与政治的重要性。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写出了历史遗迹的壮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敬畏。"古但羁縻耳,今如震慑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一戎平六诏,万旅削三峨”描绘了军事征战的壮烈场面,而“跣足遑机弩,毡头敢荷戈”则是对边疆民族勇武形象的刻画。"鬼王牵骏驵,泯国效文螺"可能是在描述当地神话传说和民族艺术。
接下来的“梵供花优钵,经传叶贝多”、“异香燃笃耨,硕果啖波罗”等句,则是对云南地区物产丰富和宗教文化的描绘。"碧钿悬珠珥,银钩摘象驮"则是一幅精美的工艺品描述画面。
最后,“深秋如夏热,穷腊亦春和”写出了云南特有的气候特征,而“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则是对环境变化和个人健康的感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通过对云南自然景观与人文习俗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地区的独特情感,以及对历史变迁和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