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出处:《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
唐 · 张说
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蒲坂:古代地名, 指蒲州的坂城。华芝:地名, 可能指华山或芝水。
雄地险:地理位置险峻。
扼天津:控制着重要的交通要道。
行宫: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堤含宫树:河堤上生长着宫中的树木。
宝鼎:象征皇权的宝器。
真人:古时对帝王的尊称。
唐虞迹:唐尧虞舜时代的遗迹。
周汉尘:周朝和汉朝的历史尘埃。
山河:自然的江山。
国宝:国家的宝贵财富。
明主:贤明的君主。
忠臣:忠诚的臣子。
翻译
蒲坂雄踞晋国边界,清晨从华芝眺望秦国。坚固的关隘城池地处险要,桥梁道路掌控着天津的关键。
楼阁倒映在行宫的日光下,河堤环绕着宫中繁花似锦的春天。
黄云缭绕着象征皇权的宝鼎,紫色祥瑞之气追随真正的圣人。
向东歌咏唐尧虞舜的遗迹,向西遥望周朝汉代的历史烟尘。
江山并非国家的全部财富,英明的君主更珍视忠诚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川关隘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政治理念。开篇“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两句,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眺望,蒲坂之险、华山之雄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关隘,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进一步突出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既有实用价值,也映射出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紧接着,“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则转向了更为柔和的情景描写,展现了皇权的辉煌与自然之美的交融。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两句,通过黄云伴随宝鼎、紫气跟随真人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颂扬,更寓含着诗人对于君道与天命和谐相处的期待。
最后,“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一句,则是诗人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古代圣王之治的足迹,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追求和向往。结尾“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则直指山河虽然不是国家的宝藏,但一个睿智的君主更应珍视那些忠诚可靠的臣子,这不仅是对君主理念的肯定,也是诗人个人政治信条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君道明智以及忠诚臣子的崇高评价,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田园之美和深邃政治理念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