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来从日所出,想自通倭初得之
出处:《题王叔和所藏磬石本兰亭叙》
清 · 宗稷辰
升庵嗜古多创奇,岣嵝石鼓纷陆离。
此本来从日所出,想自通倭初得之。
浮沈海外无人识,落寞千年谁拾得。
成嘉相去亦有年,毡蜡不伤惟角折。
迨今阅世更长久,宝物自当不胫走。
真赏偏逢节相迟,总呵定有灵祇守。
颇类遗经估舶传,鉴家过眼认云烟。
人间晚出宜珍异,玉磬声高玉枕前。
此本来从日所出,想自通倭初得之。
浮沈海外无人识,落寞千年谁拾得。
成嘉相去亦有年,毡蜡不伤惟角折。
迨今阅世更长久,宝物自当不胫走。
真赏偏逢节相迟,总呵定有灵祇守。
颇类遗经估舶传,鉴家过眼认云烟。
人间晚出宜珍异,玉磬声高玉枕前。
鉴赏
这首清代宗稷辰的《题王叔和所藏磬石本兰亭叙》描绘了一件珍贵文物——磬石本兰亭叙的传奇经历。诗人首先赞赏收藏者升庵的博学好奇,他发现了岣嵝石鼓这样的稀世珍品。这些文物可能源自古代,历经波涛汹涌的海上流传,长时间被世人忽视,直到成嘉年间才被人发现,但保存完好,只有角稍有磨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宝物更加引人瞩目,如同不胫而走的珍宝,等待着真正的鉴赏者。诗人认为,尽管欣赏它的时机稍显延迟,但必定是由于神灵的守护。这幅画面让人联想到珍贵的古籍通过海舶传播的场景,而今在王叔和的收藏中,它如同云烟般令人惊叹。
最后,诗人感慨,世间晚出的珍奇异宝更应得到珍视,而这磬石本兰亭叙在静谧的夜晚,如玉磬般清音悠扬,仿佛在玉枕之前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整首诗以对文物的赞美和对鉴赏的期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