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老桑门,已复蝉蜕去
鹿田在其颠,肺石来风雨。
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
唯我愁不眠,起坐蹴君语。
谓此定何声,百感生离绪。
玩非琴与瑟,复异砧将杵。
醉者呼不应,愁者自为苦。
空棂怯孤衾,展转如巢树。
湿歌散馀悲,以足拊柱础。
尔来又七年,欲至困羁旅。
传闻老桑门,已复蝉蜕去。
入山恶少年,巾钵空其聚。
乃知人世间,何者为客主。
而我同怀人,忽复异处所。
梦中遥相望,各抱不售贾。
有客不同游,亦是同怀者。
地主况有期,舆马不待假。
倘规宿山中,畸人不应舍。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翱创作,名为《雪中方四隐君访宿有诗忆鹿田风雨旧游奉和并呈吴六赞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鹿田山的旧游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金华人北山,空响出静伫”描绘了山间寂静的氛围,空灵的声音在静谧中回荡。接着,“鹿田在其颠,肺石来风雨”进一步渲染了山巅的自然景象,风雨中的肺石显得格外生动。
诗人通过“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引出了一群朋友曾经在此欢聚的情景。然而,“唯我愁不眠,起坐蹴君语”则揭示了诗人独自面对回忆时的孤独与忧愁。他思考着“定何声”,百感交集,仿佛在探索声音背后的情感与意义。
“玩非琴与瑟,复异砧将杵”将思绪从自然景观转向内心感受,暗示了音乐与劳作的象征意义。接下来,“醉者呼不应,愁者自为苦”描绘了朋友间的互动与情感的复杂性,醉酒之人无法回应,而愁苦之人只能自我承受。
“空棂怯孤衾,展转如巢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如同在空荡的屋子里辗转难眠,仿佛鸟儿筑巢般寻求安慰。最后,“湿歌散馀悲,以足拊柱础”则是诗人通过歌声释放悲伤,以脚触碰柱础寻求慰藉。
后半部分,“尔来又七年,欲至困羁旅”表明时间的流逝,诗人身处异地,生活困顿。他听说老友已逝,山中少年也已离去,感叹人间世事无常。“乃知人世间,何者为客主”表达了对人生角色与命运的深思。
“而我同怀人,忽复异处所”抒发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梦中遥相望,各抱不售贾”则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无奈。“有客不同游,亦是同怀者”强调了即使不能共同出游,但心存怀念的朋友们仍能相互理解与支持。
最后,“地主况有期,舆马不待假。倘规宿山中,畸人不应舍”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即便身处异乡,也愿意一同栖息山中,不离不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