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
出处:《飞鱼滩》
清 · 陈德荣
山灵厌寂寞,推石堆山坳。
河伯怒驱之,奋作风雷号。
水头落云中,势与帆樯高。
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
撇捩转石罅,生死争秋毫。
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
我舟逆流上,飞泉洒林梢。
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
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
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
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
吹火煮夜粥,共慰推挽劳。
重唇白甲鱼,出网鲜可疱。
掩篷读我书,斟酌樽中醪。
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
且复永今夕,何暇问明朝。
河伯怒驱之,奋作风雷号。
水头落云中,势与帆樯高。
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
撇捩转石罅,生死争秋毫。
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
我舟逆流上,飞泉洒林梢。
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
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
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
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
吹火煮夜粥,共慰推挽劳。
重唇白甲鱼,出网鲜可疱。
掩篷读我书,斟酌樽中醪。
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
且复永今夕,何暇问明朝。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德荣的《飞鱼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和舟行经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灵推石、河伯风雷的自然力量,以及舟行者在险恶环境中的挑战与应对。"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刻画了船夫的勇敢与技艺,"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则突显了水流的迅疾和舟行的艰难。
诗人以"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描绘了舟行队伍的协作,"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则写出航程的艰辛与不确定性。"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水流变化带来的轻松感。夜晚,船只停泊于渔舟旁,人们围炉煮粥,共享劳动后的温馨,"重唇白甲鱼"则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最后,诗人以"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预示前方的艰险,但又表达出暂且享受当下,无暇顾及明日的豁达态度。整首诗富有画面感,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