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人间可上心,此君此老爱能深
出处:《怀竹为孙志同稽勋》
明 · 林光
何物人间可上心,此君此老爱能深。
圆通每恐忙边失,虚直还于静处寻。
挺实正堪留凤鸟,截筒真拟奏韶音。
箨龙变化云烟外,自有清风动古今。
圆通每恐忙边失,虚直还于静处寻。
挺实正堪留凤鸟,截筒真拟奏韶音。
箨龙变化云烟外,自有清风动古今。
鉴赏
这首诗以“怀竹”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深喜爱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竹子的特性与人的品德相联系,展现了竹子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首联“何物人间可上心,此君此老爱能深”,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将竹子比作“此君此老”,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竹子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颔联“圆通每恐忙边失,虚直还于静处寻”,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内在品质。通过“圆通”与“虚直”的对比,表现了竹子既能在繁忙中保持通达,又能在宁静中展现其本质的特性。这里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属性,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处世之道的思考。
颈联“挺实正堪留凤鸟,截筒真拟奏韶音”,将竹子与凤鸟、韶音等美好事物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竹子的高洁形象。通过“挺实”与“留凤鸟”、“截筒”与“奏韶音”的对应,不仅体现了竹子的实用价值,更寓意了竹子所代表的高尚品格能够吸引和滋养世间美好的事物。
尾联“箨龙变化云烟外,自有清风动古今”,以“箨龙”(竹笋)的变化为喻,暗示竹子的生命力和成长过程,同时也表达了竹子所蕴含的清风般的精神力量能够跨越时空,影响着古今人们的心灵。这一联深化了主题,将竹子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强调了竹子对人类文明和精神世界的深远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展现了竹子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和高尚品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