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
出处:《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中秋万里共阴晴,曾记坡翁最善评。
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
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共:共同,共享。
阴晴:指月亮的阴晴圆缺。
坡翁: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善评:擅长评价。
谁信:谁能相信。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这里泛指天外。
风雨外:风雨之外的地方。
群仙:众多神仙。
月华明:明亮的月光。
翻译
在中秋之夜,无论万里之遥,人们都能共享阴晴的景色。还记得苏东坡,他最擅长评价这样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王祈伊中秋不见月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想象和引用苏东坡(坡翁)的评价,表达了对万里之外中秋景象的遐想。
首句“中秋万里共阴晴”描绘了中秋节时,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感受到天空的阴晴变化,这是中秋时节共同的自然景观。次句“曾记坡翁最善评”则提及苏东坡对于月亮的评价,暗示他对月亮有着独到见解。
后两句“谁信九霄风雨外,群仙正赏月华明”富有浪漫色彩,诗人想象在遥远的天宫中,即使有风雨,神仙们依然能够欣赏到明亮的月光。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向往,也寓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间与仙境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引子,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体现了宋末元初诗歌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