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
出处:《与观禅者》
宋 · 释正觉
豁净虚通入觉场,体前一段本来光。
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
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
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
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
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
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与观禅者》,以禅修体验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禅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首句“豁净虚通入觉场”描绘了禅者的内心世界,空灵清澈,直接进入觉悟的境界。第二句“体前一段本来光”强调禅者的内在光明,暗示修行者已洞察自性。
接下来,“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运用生动的比喻,禅定如同挑着扁担行走,虽孤独却坚定,静默中透出智慧的光芒,犹如面对墙壁般清晰可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禅修中的专注和领悟。
“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描绘了禅者在自然景色中的禅悟,芦花白茫茫如雪,夜晚的月光照亮了船上的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象征着修行者的心境超越世俗,沉浸在清凉寂静之中。
最后两句“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以雁阵和夕阳作为结束,寓意禅者在精神世界的旅程中,如同大雁归巢,心境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禅修圆满归宿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禅者的内心世界和禅修的微妙体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