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
出处:《孝妇吟》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凝脂两度血花开,持作羹汤各满杯。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
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
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
鉴赏
这首《孝妇吟》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孝妇的形象,展现了其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与牺牲精神。
诗中以“凝脂两度血花开”开篇,巧妙地将孝妇为父母煮羹的情景与“凝脂”、“血花”等意象结合,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孝妇在烹饪过程中可能经历的辛劳与付出。接着,“持作羹汤各满杯”,进一步描绘了孝妇精心准备食物的过程,表现了她对父母的关爱与孝顺之心。
“阿父岂须尝药去,慈姑频见返魂来”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孝妇比作能“返魂”的慈姑,强调了孝妇的孝行能够带来生命的复苏与希望,体现了孝道的力量与价值。
“迎刀片片何曾痛,上箸丝丝未忍催”则通过描述孝妇切菜时的场景,以及用餐时的节制,展现了孝妇在行动中的谨慎与对父母的体谅,体现了她的细心与周到。
最后,“仁孝只今馀赵妇,谁操彤管不含哀”两句,将孝妇的形象与历史上的赵氏妇女相提并论,赞美了孝妇的仁爱与孝行,并表达了对她的深切同情与哀思。整首诗通过对孝妇行为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孝道的价值与力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孝妇命运的感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