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馀力作脩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出处:《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宋 · 梅尧臣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
又将馀力作脩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后始为嵇阮公。
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
又将馀力作脩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后始为嵇阮公。
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终南:终南山。临:俯瞰。
长安城:长安。
峻栏:高栏。
高槛:高门槛。
黄金嬴:金饰显豪奢。
嵩山:嵩山。
洛阳陌:洛阳路。
鲜车怒马:富丽车马。
大梁:大梁之地。
云峰:山峰。
眼底:眼中。
高趣人:高雅之人。
岩壑:山洞。
启:开凿。
巨灵:神话中的大力神。
擘华:拆山。
聚米:比喻堆砌。
暗雨轻烟:暗淡的雨和轻烟。
尘事:世俗之事。
脂:油脂。
馀力:剩余的力量。
脩竹:修长的竹子。
玉:比喻竹子。
叶斜:叶子倾斜。
枝亚:枝条低垂。
生意足:生机勃勃。
践苔眠绿阴:踏着青苔睡在绿荫下。
嵇阮公:指嵇康、阮籍等隐士。
三贤:三位贤士。
见意:表达心意。
舞女:舞姬。
整簪:整理发簪。
翻译
终南山下俯瞰长安城,高栏金饰显豪奢。嵩山邻近洛阳路,一日行程富丽车马多。
大梁之地广阔千里,云峰隐没眼中无处寻。
这里自有人情趣高雅,唤工匠开凿岩壑显胸襟。
初看似巨灵力大无穷,拆山移石不在话下。
暗雨轻烟室内弥漫,尘世污垢瞬间洗净。
余力再拓修竹数丛,风吹过如玉振动摇荡。
竹叶倾斜枝条低垂,虽老犹有生机盎然。
无需效仿古人隐居,嵇阮之风自在心中。
三位贤士的歌咏已显深意,舞姬无需频繁整理发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和之南斋画壁歌》,描绘了终南山下的壮丽景色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终南下临长安城”点出地理位置,接着“峻栏高槛黄金嬴”形容建筑的奢华。诗人提到嵩山与洛阳相邻,乘车一日可达,暗示了繁华与自然的对比。
“大梁平广匝千里”描绘了广阔的土地,然而“不见云峰来眼底”则表达了对远离尘世的渴望。接下来,诗人赞美了画中人物的高雅情趣,他们能够摒弃俗务,享受山水间的宁静生活。“初疑巨灵勇擘华”运用神话典故,形容画工技艺高超,“石上数茎风撼玉”则生动描绘了修竹的清雅。
诗人进一步强调,不必效仿嵇康、阮籍等隐士,只需在心中追求高洁,就能达到他们的境界。最后两句“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以三位贤者为例,表达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和对世俗琐事的不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画壁上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精神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