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出处:《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唐 · 刘慎虚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襄阳路:地名,指襄阳城的道路。思君:想念你。
转亲:更加亲近。
汉水:长江最长的支流,这里代指襄阳一带。
孟家邻:推测孟家可能在汉水边,与诗人的朋友有关。
在日:生前。
贪为善:尽力做善事。
更贫:更加贫困。
相如有遗草:司马相如,古代诗人,此处借指诗人的朋友。
问家人:询问他的家人关于他的情况。
翻译
遥望南方的襄阳路,对你的思念更加深切。特别知道汉水宽广,应该就在孟家附近。
生前你总是尽力行善,但最近听说你更加贫困。
如果司马相如还有遗作,我定会询问你的家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慎虚的作品,名为《寄江滨求孟六遗文》。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怀念故人之情,以及对古人遗风的追寻。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眺襄阳城下道路,心中涌现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君”指的是孟六,也就是诗中的故人。通过这一景象,诗人将自己的怀旧之情与对故人的思念紧密相连。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人遗址的向往和探寻。在这里,“偏知”表达了一种特定的了解,即只知道汉水之宽广,而“应与孟家邻”则是说,根据所知,汉水附近应该有故人的居所,这里包含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生活环境的想象和关联。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这两句似乎是在叙述诗中故人孟六的情况。在古代,“贪”字有时用作“勤勉”的意思,这里可能是说孟六平日勤于行善,但到了最近,却听闻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关切。“相如”指的是古代著名辞赋家司空图,他的作品被称为“遗草”。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向往和探求的愿望,即希望通过询问故人的家人来了解那些已经逝去的文化遗产。同时,这也是对孟六一家的关心和慰问。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历史人物的想象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