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
出处:《咏古诗十二首 其十二》
宋 · 刘敞
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
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
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
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
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
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
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
鉴赏
这首诗以南山之木和葛藤为喻,描绘了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力量的对比。诗人通过南山之木的高大与葛藤的缠绕,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上枝的纷繁茂盛与下枝的散布蒙笼,象征着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这句话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中低处的力量能够影响到高处,而高处的存在也促进了低处的发展,体现了自然界中上下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蕴含了生命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哲理。
然而,“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这句转折揭示了自然界中的脆弱性。即使是最坚韧的树木,在岁月的尽头,面对猛烈的风暴,也无法避免被摧折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一种感慨。
最后,“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上升到了道德与人生的层面。树木与葛藤的共生关系,可以类比为人类社会中的合作与共存。这里强调的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才能持续发展。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无论开始时如何,最终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探讨了生命、力量、合作、脆弱性以及人生哲学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