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岁将往,雪片大如掌
出处:《穷冬积雪闵织纺妇》
宋 · 陈文蔚
长哦豳人诗,九月欲授衣。
方当流火辰,先已戒其期。
当春非不蚕,入夏非不丝。
一寸不上身,止为忧啼饥。
蚕毕起功绩,关心听鸣鵙。
岂不念人生,所急在衣食。
衣单寒不禦,鹑结百千缕。
轻裘那得知,凄其良自苦。
穷冬岁将往,雪片大如掌。
怜他昨日织,安知今日纺。
娇痴贵安女,未始识机杼。
纨绮厌不华,缯帛何曾数。
贫富固有分,茫茫何足论。
感触此时心,宁不哀穷困。
冯谁歌七月,俾汝知时节。
塞墐聊补纫,团栾围榾柮。
方当流火辰,先已戒其期。
当春非不蚕,入夏非不丝。
一寸不上身,止为忧啼饥。
蚕毕起功绩,关心听鸣鵙。
岂不念人生,所急在衣食。
衣单寒不禦,鹑结百千缕。
轻裘那得知,凄其良自苦。
穷冬岁将往,雪片大如掌。
怜他昨日织,安知今日纺。
娇痴贵安女,未始识机杼。
纨绮厌不华,缯帛何曾数。
贫富固有分,茫茫何足论。
感触此时心,宁不哀穷困。
冯谁歌七月,俾汝知时节。
塞墐聊补纫,团栾围榾柮。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文蔚的《穷冬积雪闵织纺妇》描绘了冬季严寒时织女们艰辛劳作的情景。诗中以“长哦豳人诗”开篇,引用古人对农事的诗歌,暗示织女们的生活与古代农耕文化紧密相连。诗人描述了九月授衣的场景,流火(夏季)已过,但织女们仍需提前准备,因为“一寸不上身,止为忧啼饥”。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即便春天养蚕,夏天织丝,她们的衣物依然不足,衣衫单薄难以御寒,甚至衣不蔽体。富贵人家的女儿们对此无知,纨绔子弟不懂得她们的辛劳。寒冬降临,大雪纷飞,诗人同情那些昨日还在纺织,今日却不知如何度日的女子。
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感慨,认为这是天命使然,无可奈何。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未止于此,他希望能有人能像歌颂七月农忙一样,唤起人们对织女们的理解和同情,哪怕只是临时修补衣物,围炉取暖,也是对她们困境的一种慰藉。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织女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