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
出处:《亭山洞歌上周师七十生辰》
明 · 于慎行
岱宗西来未了青,结作秀山山似亭。
亭坳石洞何窈窕,千峰万峰罗作屏。
山翁少时隐山麓,数椽桃花源上屋。
鹖冠凭几暮云生,牛角挂经春雨足。
偶然随牒入燕城,博士惊传墨绶荣。
赤县郎官原应宿,兰台循吏早书名。
人间月旦吾何有,那能折腰为五斗。
抛却河阳县里花,归来彭泽门前柳。
山中回首隔风尘,绿发方瞳白袷巾。
烟霞半结游仙侣,弧矢还逢献寿辰。
此时凉飙入户牖,华轩松桂参差茂。
有孙能采泽宫芹,有儿能致宜城酒。
银河耿耿月上钩,座客谁者飞觥筹。
同游门巷多苍藓,旧学生徒已白头。
请翁拍浮莫辞满,人生七十古亦鲜。
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
亭坳石洞何窈窕,千峰万峰罗作屏。
山翁少时隐山麓,数椽桃花源上屋。
鹖冠凭几暮云生,牛角挂经春雨足。
偶然随牒入燕城,博士惊传墨绶荣。
赤县郎官原应宿,兰台循吏早书名。
人间月旦吾何有,那能折腰为五斗。
抛却河阳县里花,归来彭泽门前柳。
山中回首隔风尘,绿发方瞳白袷巾。
烟霞半结游仙侣,弧矢还逢献寿辰。
此时凉飙入户牖,华轩松桂参差茂。
有孙能采泽宫芹,有儿能致宜城酒。
银河耿耿月上钩,座客谁者飞觥筹。
同游门巷多苍藓,旧学生徒已白头。
请翁拍浮莫辞满,人生七十古亦鲜。
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以及他步入世俗后的复杂心情。首句“岱宗西来未了青,结作秀山山似亭”以泰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座秀丽的山峰,仿佛是自然界的亭台楼阁。接着,“亭坳石洞何窈窕,千峰万峰罗作屏”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与神秘,千峰万壑如同屏障般环绕四周。
诗人通过“山翁少时隐山麓”这一句,引入了隐士的形象,他年轻时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接下来,“鹖冠凭几暮云生,牛角挂经春雨足”描绘了隐士日常的生活场景,鹖冠象征其简朴的生活态度,而挂经于牛角则体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
“偶然随牒入燕城,博士惊传墨绶荣”描述了隐士偶然间踏入世俗,成为博士,享受了荣华富贵。然而,“人间月旦吾何有,那能折腰为五斗”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不愿为了五斗米折腰,最终选择回归山林。
“抛却河阳县里花,归来彭泽门前柳”再次强调了隐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回到了宁静的山林。接下来,“山中回首隔风尘,绿发方瞳白袷巾”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悠闲与自在,绿发方瞳白袷巾,形象地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风采。
“烟霞半结游仙侣,弧矢还逢献寿辰”暗示了隐士与仙侣共游,享受着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同时庆祝着自己的生日。最后,“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表达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从隐居到世俗再到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