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浮云晚未还,散愁且醉襄城酒
出处:《襄国饮鸳水野亭奉怀张㠠山明府》
明 · 卢楠
秋尽野亭鸳水阴,平沙落日青枫林。
寒花烂熳不自爱,霜风一堕柴门深。
我来对此沉吟久,况是㠠山别离后。
何处浮云晚未还,散愁且醉襄城酒。
寒花烂熳不自爱,霜风一堕柴门深。
我来对此沉吟久,况是㠠山别离后。
何处浮云晚未还,散愁且醉襄城酒。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卢楠的《襄国饮鸳水野亭奉怀张㠠山明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凄美画面。诗中,“秋尽野亭鸳水阴”点明了时令和地点,鸳鸯戏水的池边,野亭静谧,秋意渐浓。接着,“平沙落日青枫林”展现出广袤的沙地,夕阳余晖洒在青枫林中,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壮丽的景象。
“寒花烂熳不自爱”转而描绘了秋花的孤寂,即使花朵盛开,却无人欣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随着“霜风一堕柴门深”,寒风吹过,更显出环境的清冷,诗人的心情也愈发沉重,柴门深锁,仿佛将他与外界隔绝。
“我来对此沉吟久”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久久沉思,怀人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两句“何处浮云晚未还,散愁且醉襄城酒”借景抒情,浮云飘荡不定,象征着友人的远离,诗人借酒消愁,希望能暂时忘却离别的哀愁。
整首诗以景寄情,通过秋日野亭、落日枫林、寒花霜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孤寂的心境,以及借酒排遣愁绪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