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
出处:《赠后庵显裕僧》
宋 · 王洋
坏色寒惟破面藤,寄情显裕一孤僧。
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
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
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
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
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
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坏色:破败、衰败的颜色。寒:寒冷。
破面藤:形容藤蔓破败不堪。
寄情:寄托情感。
显裕:明显而宽裕,此处指僧人的生活。
孤僧:孤独的僧人。
花天:花开的日子。
捧日:比喻虔诚地侍奉。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
扑灯:夜晚吹熄灯火。
庵居:僧人的住所。
兀兀:形容心境空灵或清静。
腾腾:形容轻松自在。
是非:对错、纷争。
争多少:计较得失的程度。
前寺经山:眼前的寺庙和山峰。
一层:简单、单纯。
翻译
破败的藤蔓覆盖着寒冷的地面,情感寄托在一个孤独的僧人身上。在花开的日子里,他像捧着太阳般侍奉,夜晚山鬼呼风,他则守护灯火。
何时能与你一同在庵中清静生活,羡慕你超脱于世事纷扰。
是非纷扰都不重要,眼前只有寺庙和山峰这一层的简单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孤独修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坏色寒惟破面藤”一句,运用了“坏色”来形容环境之荒凉,以及“破面藤”的细节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寂寞的氛围。紧接着,“寄情显裕一孤僧”则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体——一位名叫显裕的孤独僧侣,通过“寄情”二字,更添了一份感慨。
“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两句,则是对时间流转与自然万象的生动描绘。白昼之中,花开天地间,如同献祭;而夜幕降临时,山间鬼物呼唤着狂风,点亮那些隐秘的光明,这些意象既神秘又富有诗意。
“何日庵居同兀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平和生活状态的向往,而“羡君身外只腾腾”则显露出对僧人的超脱境界的赞赏与羡慕。这些词语都透露着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的看淡态度。“是非不到争多少”,意味着对那些无谓争执持有超然之心;“前寺经山只一层”,则是在空间上将这些世俗烦恼与自己隔离开来,保持内心的清净。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和时间流转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