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酬酒渴与诗狂
出处:《上巳修禊社谢两园》
宋 · 方岳
海棠过了只垂杨,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酬酒渴与诗狂。
定胜永和三月禊,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酬酒渴与诗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海棠:一种春天开花的植物。垂杨:河边常见的落叶乔木。
良辰:好时光。
卜醉乡:选择醉酒以忘忧。
定胜:必定超过。
禊:古代的一种春日清洁和祭祀活动。
社谢:社日和谢家,指聚会地点。
流觞:古人饮酒的游戏,酒杯顺水漂流,停在哪人面前就由那人饮酒。
真赝:真假。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借指士人阶层。
在亡:消逝,不在。
陶写:陶冶情操。
丝竹:泛指音乐。
酬:应答,满足。
诗狂:诗兴大发。
翻译
海棠花已经凋谢,只剩下垂杨在春风中摇曳,似乎在预示着美好的时光适合用来沉醉。这美景定会胜过永和年间三月的修禊活动,朋友们一起游历,社谢两处畅饮对酌。
定州的古碑虽然还在,但可能真假难辨,晋代的荣光已成过往。
虽然还有音乐和诗歌陪伴,但我现在没有心情饮酒作诗,只为解渴罢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玩的景象和心情。"海棠过了只垂杨",开篇便以鲜明的意象勾勒出初春时节的特征,海棠花已过,而杨柳却依然垂挂着绿意。"合与良辰卜醉乡"则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之情。
接着"定胜永和三月禊"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春季进行沐浴清洁身体以迎接新生的仪式,这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习俗。随后的"并游社谢两流觞"则展现了诗人参与乡村社会活动,与民同乐的情景。
"定州刻石犹真赝"一句,似乎是在提及历史遗迹或传说中的故事,而"晋代衣冠今在亡"则是对过去时代的怀念与感慨,表明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思考。
最后两句"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酬酒渴与诗狂",通过提及唐代诗人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醉心诗意来彰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不仅是诗人的自况,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回响,更有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展现,是一篇融合了景物描写、历史感怀和个性抒发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