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出处:《罢官后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宋 · 欧阳修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陋巷叩柴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
朝日飞雉雊,东皋新雨馀。
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
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
言谢洛社友,因招洛中愚。
马卿已倦客,严安犹献书。
行矣方于役,岂能遂归欤。
陋巷叩柴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
朝日飞雉雊,东皋新雨馀。
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
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
言谢洛社友,因招洛中愚。
马卿已倦客,严安犹献书。
行矣方于役,岂能遂归欤。
注释
路尽:道路尽头。见:看见。
家山:家乡的山。
欣然:愉快的样子。
吾庐:我的房子。
陋巷:简陋的巷子。
柴扉:木柴做的门。
遥惊呼:远远地惊讶地呼叫。
儿童:小孩。
竹马:竹制的儿童玩具。
篮舆:竹编的轻便坐具。
春桑:春天的桑树。
郁已绿:茂盛翠绿。
岁事:一年的农事。
农夫:农民。
雉雊:野鸡鸣叫。
东皋:东方的田野。
植杖:手杖。
故墟:旧居遗址。
夙志:长久以来的愿望。
荷锄:扛起锄头。
言谢:告别的话语。
洛社友:洛阳的朋友。
招:邀请。
洛中愚:洛阳的愚者。
马卿:历史上的马援,泛指倦游之人。
严安:历史上的严安,泛指友人。
行矣:出发吧。
方于役:正在忙碌。
岂能:怎能。
遂归:立即回家。
翻译
走完漫长的道路终于见到家乡山峦,满心欢喜地望向我那简陋的小屋。在狭小的巷口敲打柴门,远远地就听见惊喜的呼唤声。
孩子们在竹马上嬉戏,乡亲们邀请我乘坐篮舆前往田间。
春天的桑树茂盛翠绿,农事繁忙催促着农夫们劳作。
早晨阳光照耀下野鸡鸣叫,田野上还留有刚下的雨露。
手拄拐杖眺望远方的树林,边走边唱着歌登上旧居遗址。
一直以来的心愿是在山谷间隐居,如今我将扛起锄头开始劳作。
向洛阳的朋友告别,同时也邀请那些在洛阳的愚者。
马卿已经厌倦了漂泊的生活,严安仍然送来书信表达问候。
我正忙于职责,怎能轻易回家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罢官后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诗中描绘了诗人罢官后回到故乡的喜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场景。首句“路尽见家山”,表达了诗人久别之后重回家乡的激动与亲切感。接着,“陋巷叩柴扉,迎候遥惊呼”展现了家人惊喜相迎的温馨画面。
诗人描述了儿童在竹马上嬉戏,田间邀请他乘坐篮舆的情景,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则反映了农忙时节的忙碌与生机。诗人欣赏着朝日中的雉雊鸟鸣,感受着雨后的清新气息,悠然自得地“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
诗中“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实现隐逸愿望的决心。最后,他向洛阳的朋友告别,并邀请他们共享田园生活,但又感叹自己虽然心向往之,但因公务在身,难以立刻归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