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
出处:《又即事四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注释
塞氛:战乱的气氛。铁衣:士兵的铠甲。
庾子山:地名,可能指庾信所居之地。
石郎:可能指将领的名字。
柴氏:可能指某个势力或人物。
太白:指太白山,中国西部的名山。
楼船:古代大型战舰。
黄钺:黄色的斧头,象征军权。
龙湾:地名,具体位置未知,可能指战场或重要地点。
翻译
战事还未平息,士兵们穿着冰冷的铁衣,江南的庾子山弥漫着忧愁。是谁让石郎舍弃防线,只听说柴氏收复了三个关隘。
西部的太白山下只剩孤立的营垒,北望中原,却被重重阻隔。
仍然记得那艘楼船挂着黄色的军旗,傍晚的烽火时明时暗,照亮了龙湾的夜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乱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国土分裂的哀伤。
“塞氛未静铁衣寒”一句,以军营未解之氛围、士兵穿戴着冰冷的盔甲开始,直接传达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紧接着,“愁绝江南庾子山”则通过对美好而又遥远的江南风光和庾信(庾子山是他的号)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石郎、柴氏的提及,以及他们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力感。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则是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边塞之远、国土之分割的感觉,诗人在这里表现了自己对于国家疆域的关切和忧虑。
最后,“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两句,通过对过去盛景的回忆(“楼船建黄钺”可能是指某种繁华景象)和战争中烽火连天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战乱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沉郁苍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国土分裂的边塞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忧虑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