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出处:《别老者王元之二》
宋 · 王令
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不试援。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不试援。
注释
二夷:指外族。乘:趁着。
迷昏:迷茫昏暗的状态。
阴诬:捏造的谎言。
张诞妄:夸大其词。
株根:根基。
压甚畏:压制和威逼。
钓博:引诱、争夺。
洪其源:源头汹涌。
内侮:内部侵犯。
资存:依赖存在。
第气类:按种族划分。
相扪:相互理解。
陷此者:陷入困境的人。
火立足向燔:像站在火堆旁等待焚烧。
?:此处原文可能有误。
西北食:去西北谋生。
东南辕:南下。
去就:决定去留。
试援:伸出援手。
翻译
外族的入侵从何时开始,正值我中华陷入迷茫昏暗。他们各自捏造谎言,夸大事实,寻找机会扎根。
他们夸耀自己的强大,企图压制和威逼,寻求天下人的尊崇。
他们的势力已经无法控制,但仍冲击着源头。
一次军事侵略,意图侵犯内部,还派重兵驻守边疆。
为何内外敌人日益嚣张,却不思除掉,反而依赖他们。
听说古人只按种族划分,视夷狄为禽兽。
可惜没有礼仪约束,导致很少有人能相互理解。
我看那些陷入这种困境的人,就像站在火堆旁等待焚烧。
没想到你已经有所觉悟,却不想摆脱,反而想做什么?
我正要去西北谋生,听说你也准备南下。
虽然你的决定在你手中,但我怎能忍心不伸出援手帮助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外来夷狄侵扰的愤慨与无奈。开篇即点出二夷之来,乘虚而入,中国处于迷昏状态。此时,人们互相诬陷,寻找借口以自保,但实则无法制止其蔓延。
诗中表现了对外敌的畏惧和对国内不睦的忧虑。"钓博天下要推尊"一句,透露出作者对于权势之争的无奈。随后,诗人批评二夷侵扰不断,不思反省,而是继续积聚力量。
古人曾将夷狄比作禽兽,此处表达了对这种野蛮行为的鄙视与哀叹。"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世道混乱,人心不古。
接着,诗人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这一问句,流露出对朋友能否自我觉醒、摆脱困境的关心。而结尾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虽然要前往西北,但仍然关注着东南方向,那里有他所挂念的人。
这首诗语言激昂,情感丰富,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也流露出个人情感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