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想通渔艇入,我来月下要鸣榔
出处:《秋色佳甚未能一到觉际像景谩赋二绝 其二》
宋 · 郑清之
藕花万柄敛春妆,剩驻霜荷葺芰裳。
水路想通渔艇入,我来月下要鸣榔。
水路想通渔艇入,我来月下要鸣榔。
注释
藕花:荷花。敛:收敛,装饰。
春妆:春天的装扮。
剩驻:剩下,停留。
霜荷:结霜的荷花。
葺:修补。
芰裳:菱叶编成的衣服,代指荷叶。
水路:水上的道路。
渔艇:渔船。
鸣榔:敲击木桹,捕鱼时发出的声音。
翻译
无数荷花盛装打扮迎接春天,只留下霜白的荷叶修补衣裳。想象着水路上有渔舟驶入,我特地在月下敲响木桹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季景色的美好,诗人郑清之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花凋零后,只有残存的霜荷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的画面展现出来。"藕花万柄敛春妆"形象地写出荷花在秋季凋谢后的景象,仿佛它们收敛了春天的繁华,只剩下了霜白的荷花。"剩驻霜荷葺芰裳"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荷花如同穿着菱形衣裳的女子,静静地守候在水面,等待着季节的变换。
"水路想通渔艇入"暗示着夜晚的宁静,想象着渔民驾船沿着水路归来,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而"我来月下要鸣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到来,他特意在月光下发出捕鱼的信号,可能是为了享受这份宁静,也可能是与友人共度这美好的秋夜时光。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秋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