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
出处:《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 其一》
宋 · 刘涣
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
千奔万竞无穷竭,老竹枯松特地新。
千奔万竞无穷竭,老竹枯松特地新。
注释
颠倒:形容生活经历变化大,颠覆常规。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僧邻:僧侣邻居,可能指修行之人。
千奔万竞:形容经历了很多努力和竞争。
无穷竭:没有尽头,持续不断。
老竹枯松:象征坚韧和长寿,即使老去依然有生命力。
特地新:格外清新,给人以新的感受。
翻译
我颠倒了二十个春天的世俗生活,归乡后重又欢喜地拜访僧侣邻居。经历了无数奔波与竞争,却始终没有尽头,老竹和枯松显得格外清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涣的作品,名为《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绝(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
“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学问(儒家思想)的厌倦,转而在二十个春天之后回归并重新对佛法产生兴趣。诗人以“颠倒”形容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用“重喜”表现出对佛教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僧人的尊敬。
“千奔万竞无穷竭,老竹枯松特地新。”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人用“千奔万竞”来比喻人间的竞争与忙碌,而“无穷竭”则表明这种纷争是无尽的。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竹枯松依然能够保持其自然本性,甚至在特定的土地上焕发新生。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真谛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儒家与佛家的态度,以及描绘出超然物外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