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千年有幸逢熙皞,万国同风乐太平全文

千年有幸逢熙皞,万国同风乐太平

出处:《至武昌口号
明 · 薛瑄
不须飞盖远相迎,暂向霜台弭使旌。
藩臬尽知周典礼,吏民皆识汉官名。
千年有幸逢熙皞,万国同风乐太平
自顾樗材叨宠渥,秋毫何以答天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薛瑄所作的《至武昌口号》。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武昌这一地方的赞美与感慨。

首句“不须飞盖远相迎”,诗人以轻松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到达武昌时无需繁复迎接的情景,体现了对武昌地方官员办事效率和礼仪的赞赏。接着,“暂向霜台弭使旌”一句,进一步描述了抵达后的情形,霜台可能指的是官府的办公场所,弭使旌则暗示了仪式的简朴,展现了地方治理的高效与得体。

“藩臬尽知周典礼,吏民皆识汉官名”两句,诗人赞扬了武昌地方在遵守传统礼制的同时,也传承了汉代的官制文化,这不仅体现了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地方治理的规范与有序。

“千年有幸逢熙皞,万国同风乐太平”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这种盛世景象的珍惜与感慨。这里的“熙皞”指的是太平盛世,诗人认为能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幸运的,同时希望这种和平繁荣的状态能惠及天下。

最后,“自顾樗材叨宠渥,秋毫何以答天明”两句,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自述,将自己比作无用之材,却得到了恩宠,表达了对朝廷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深思,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昌地方治理、历史文化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恩。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