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出处:《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 其一》
宋 · 释居简
顶骨峣然,隐若伏犀。
于烈火中,凄其廪而。
古铁铮铮,烬馀不热。
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
湛湛凝露,累累贯珠。
岂无他人,欲见其顶。
月行太空,蛙沉坎井。
于烈火中,凄其廪而。
古铁铮铮,烬馀不热。
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
湛湛凝露,累累贯珠。
岂无他人,欲见其顶。
月行太空,蛙沉坎井。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明教禅师五种不坏之物的特质,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
首先,“顶骨峣然,隐若伏犀”,以“顶骨”比喻禅师的智慧与坚定,形象地描绘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如同隐藏在地下的犀牛角一般,虽不显眼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于烈火中,凄其廪而”,则以烈火象征生活的磨砺与考验,禅师在其中坚韧不拔,如同谷仓中的粮食,虽经烈火焚烧,仍能保持其本质不变。
接着,“古铁铮铮,烬馀不热”,以“古铁”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依然锋利无比,且在经历考验后,内心依旧平静如初,不为外物所动。“击石拊石,迭中音节”,则以击石之声比喻禅师在修行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与调整,最终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以“舍利”象征禅师的功德与成就,如同满月般明亮,照亮众生的心灵。“湛湛凝露,累累贯珠”,以“凝露”和“贯珠”比喻禅师的慈悲与智慧,如同清澈的露珠与串连的珍珠,既纯净又珍贵,展现出禅师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最后,“岂无他人,欲见其顶”,表达了禅师的智慧与修为并非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世间,只是人们未能发现或理解。“月行太空,蛙沉坎井”,以月亮在天空自由自在地行走,与青蛙被困在井底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禅师的智慧与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而普通人则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与环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明教禅师五种不坏之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也表达了对禅师智慧与修为的赞美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