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分司,岂弟民父母
出处:《送陈子居主政天津收粮》
明 · 吴俨
粼粼海边庾,积粟半红腐。
每岁犹转输,道路日旁午。
簸扬随沙尘,漂流任风雨。
辛勤千里来,输十不得五。
田家米如珠,官仓贱如土。
岂是入官人,不知作田苦。
今日好分司,岂弟民父母。
为国仍为民,岂徒为小补。
每岁犹转输,道路日旁午。
簸扬随沙尘,漂流任风雨。
辛勤千里来,输十不得五。
田家米如珠,官仓贱如土。
岂是入官人,不知作田苦。
今日好分司,岂弟民父母。
为国仍为民,岂徒为小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粮食运输与分配的艰辛与不公。诗人吴俨以“送陈子居主政天津收粮”为题,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农民劳作之苦与官仓粮食之贱的鲜明反差。
首句“粼粼海边庾,积粟半红腐”,描绘了海边谷仓中堆积的粮食,一部分已经腐烂,形象地展示了粮食保存的不易和浪费的严重性。接着,“每岁犹转输,道路日旁午”,指出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需要运输,而运输的道路繁忙,充满了辛劳与风险。
“簸扬随沙尘,漂流任风雨”,进一步描述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艰难,风吹雨打,颠簸摇晃,如同随风飘散的尘埃。最后,“辛勤千里来,输十不得五”,揭示了粮食运输的高成本与低效率,千里跋涉,最终能到达目的地的粮食却寥寥无几。
接下来,“田家米如珠,官仓贱如土”,通过对比,突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在官府仓库中的低廉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诗人感慨“岂是入官人,不知作田苦”,表达了对官员不了解农民辛劳的批评。
最后,“今日好分司,岂弟民父母。为国仍为民,岂徒为小补”,诗人表达了对陈子居作为主政官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公正无私,既为国家也为民着想,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正关心民众福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古代粮食运输与分配的社会问题,以及诗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官员责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