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
出处:《月夕得友偶集文选古诗句赋感怀一首》
宋 · 宋伯仁
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
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
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
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
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
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
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
含意俱未申,谁能为此曲。
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
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
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
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
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
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
含意俱未申,谁能为此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寄:寄居, 指人生短暂。知音:知己, 能理解、共鸣的人。
皎皎:明亮, 形容月光。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冠带:官帽和腰带, 指地位或身份。
策高足:策马疾驰, 提升地位。
翻译
人生短暂如同寄居一世,只因知己稀少而感伤。明亮的月亮如此皎洁,游子身处寒冷却无衣可披。
有客人从远方而来,我们一起携手乘车回家。
忧虑太多便觉夜晚漫长,各自漂泊在天地的尽头。
一生不过百岁光阴,岁月流逝为何如此迅速。
为何不快马加鞭,提升自己的地位呢?
回头遥望故乡,只见孤独的竹林在夕阳下摇曳。
心中深意未能表达,谁能谱写出这样的曲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悲凉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月亮、寒冷和衣衫不整等意象,表达了对知音难寻和生命短暂的哀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无奈与渺小。
首句“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直接点出了人生如寄宿客,知音难求的痛苦感受。这不仅是对朋友之情的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力感。
接着,“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通过月亮的皎洁和游子的寒冷,强化了这种生命中的困顿与凄凉。这里的“游子”隐喻着诗人自己流离失所的情境。
“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则是对友情的一种渴望,是希望能有知音相伴,共同回归安稳之地的愿景。但这一愿景也被现实的孤独和无奈所打破。
“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以及面对漫长夜晚时的深重忧虑。这里的“各在天一涯”象征着人与人的隔阂和距离。
“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则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慨叹,这种无常感让诗人感到悲伤和急迫。
“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这一句似乎是在鼓励自己或他人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但这种积极的态度也被前文的哀愁所掩盖。
最后,“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含意俱未申,谁能为此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面对生活中的无尽离合时无法完全表达的复杂情感。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且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