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妇巧于人,玉貌长娟娟
出处:《丑妇谣》
宋 · 胡仲弓
人知丑妇丑,不知丑妇妍。
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
荆钗与布裙,常坐纺织边。
妍妇巧于人,玉貌长娟娟。
妩媚及依阿,万态随方圆。
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
丑者妍之德,妍者丑之贼。
人皆恶其丑,我以丑为则。
人皆爱其妍,我以妍为惑。
丁宁丑妇人,莫效妍妇颦。
欲保丑妇德,莫学妍妇色。
人鉴不可欺,妍丑自明白。
丑妇安乎丑,妇德或可全。
荆钗与布裙,常坐纺织边。
妍妇巧于人,玉貌长娟娟。
妩媚及依阿,万态随方圆。
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
丑者妍之德,妍者丑之贼。
人皆恶其丑,我以丑为则。
人皆爱其妍,我以妍为惑。
丁宁丑妇人,莫效妍妇颦。
欲保丑妇德,莫学妍妇色。
人鉴不可欺,妍丑自明白。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宋代胡仲弓的《丑妇谣》以对比的手法探讨了美丑的相对性和道德的重要性。诗中,诗人首先指出人们通常只看到丑妇的外表,却忽视了她们可能拥有的美德,如勤劳和质朴(“荆钗与布裙,常坐纺织边”)。接着,诗人将丑妇与妍妇进行对比,妍妇虽然容貌出众,但其行为可能矫揉造作,缺乏内在的美德(“妍妇巧于人,万态随方圆”)。
诗人强调,真正的美不在于表面的妍丽,而在于内心的德行。丑妇的朴素和诚实是真实的美,而妍妇的美丽可能是虚伪的伪装(“丑者妍之实,妍者丑之端”)。他劝诫丑妇不要模仿妍妇的矫饰,保持自己的本色,因为“人鉴不可欺,妍丑自明白”。
通过这首诗,胡仲弓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价值不应仅看外在,而应重视内在的品质和道德。